个人信息非商品,岂能买卖?

2022年01月06日 集大成律师事务所

你是否经常收到推销保险、贷款的骚扰电话呢?除了挂断拉黑,似乎无可奈何,想想觉得个人信息泄露了,又不知道怎么维权。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团队代理的一起案件,或许你就有答案了。

个人信息非商品,岂能买卖?

 

正值疫情,下岗的小王找工作四处碰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有人高价收购个人信息。由于小王掌握窃取信息的技能,于是他动起了在网络上贩卖个人信息赚钱的歪脑筋。联系上甲方后,小王很快将手上包括一部分重复的假的,共计30余万条的个人信息进行贩卖。就在小王第二次准备倒手公民信息时,警方顺藤摸瓜将他抓获,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予以拘留,而后检察院对小王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个人信息非商品,岂能买卖?

 

小王家属听闻消息,非常着急,第一时间找到并委托我们团队。随后我们团队立即会见当事人,并提交法律意见书。同时当事人家属登报道歉,预先赔偿罚金,因此法院优先审理刑事案件。庭审阶段,我们团队为当事人提供了有力的辩护。鉴于当事人认罪认罚,积极赔偿,最终法院决定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3年1个月。

 

什么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个人信息非商品,岂能买卖?

 

一般来说,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以刑事案件为主,若刑事案件不存在,就没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必要性。在两高《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当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犯罪行为出现时,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将民事诉讼附带在刑事诉讼中一并解决,可以控制和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司法诉讼效益。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量刑标准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非商品,岂能买卖?

 

根据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条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处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个人信息非商品,岂能买卖?

 

相关司法解释中,非法出售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或者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即可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形严重”,若行为达到“情形严重”标准的十倍,可以认定为“情形特别严重”。

 

个人信息的防范与维权

个人信息关乎公民的个人尊严和隐私,涉及公民的核心利益,因此保护个人信息和维权就显得至关重要。

防范个人信息泄露,要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比如使用身份证复印件时,一定要在显眼处写明用途,防止被他人利用;妥善保管和处理好包含个人信息的票据,如保管好火车票、飞机票,快递箱上的收件信息记得擦除;尽量不要在朋友圈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暴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家庭信息等,记得打上马赛克。

个人信息非商品,岂能买卖?

 

个人信息遭泄露,首先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公权力救济来惩戒犯罪,维护自身的权利。其次如果在实际消费中发生个人信息泄露,可以向当地工商管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在网络空间里发生侵权事件,可以向互联网管理部门举报。最后再不济,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

提醒

个人信息不是商品,岂能买卖?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里,我们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以免为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而在遭遇侵权时,我们也要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国际电话:+8618902531849